陳老師中醫碩士畢業於舊金山的Americ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並在加州中醫藥大學取得東方醫學博士學位。她在加州和紐約兩地有中醫師執照,專門於婦女健康,神經肌肉醫學和疼痛管理,皮膚科/外敷藥。平時喜歡滑雪,潛水,和後院烤肉。陳老師在本校中醫理論和中藥學系任教
Dr. Gary Dolowich graduated with hono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Medicine in 1971 and practiced Western medicine for seven years before studying at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cupuncture in England. He integrates Five Element acupuncture, the bodywork system of Zero Balancing, and Jungian techniques, with Western biomedicine in his medical practice in Aptos, California. Dr. Dolowich first began teaching Chinese Medicine in 1983 as a faculty member of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Institute in Maryland. Currently he teaches at the Academy for Five Element Acupuncture in Florida and Five Branches University.
He has published articles in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co-authored Ancient Roots, Many Branches: Energetics of Healing Across Cultures & Through Time, and written a book, Archetypal Acupuncture: Healing with the Five Elements. In his teaching, Dr. Dolowich brings together the Five Element approach, archetypal psychology, the I Ching, and the poetry of Rumi. The spiritual teachings of ancient China and the work of Carl Jung have long been an inspiration to him on his own life-journey. In his free time he enjoys kayaking, backpacking, gardening and poetry. His website is www.jademountain.net. Dr. Dolowich teaches in the Departments of TCM Theory and TCM Clinical Training and is a faculty member of the Five Branches DAOM program.
Francesca Ferrari received her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Histor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a Masters degre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Five Branches University and her Doctorate from the Beijing Western District Medical Qigong and TCM Research Institute in China. After years of Medical Qigong study with Professor Jerry Alan Johnson at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edical Qigong, she completed post-graduate training with Dr. Xu Hongtao at the Xiyuan Hospital in Beijing, China. She combines her hard-style qigong background with Medical Qigong. In teaching, Francesca blends her innate ability with the wisdom of her mentors to enhance her students’ diagnostic skills.
Francesca travels regularly to China for advanced study with her Master; she was chosen and inducted as an 80th generation lineage holder and inner disciple of the renowned Maoshan Daoist Temple, where the adept alchemist Sun Si Miao trained.
Francesca lectures internationall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standing meditation, self-reflection and attention to subtle detail to cultivate enhanced qi flow and awareness. Her students, by fourth semester, will stand in meditation for one hour as part of the final exam. Francesca has been featured numerous times on both television and radio. She maintains a private practice where she combines her expertise in rare temple-style qigong with the best of western functional medicine. She enjoys teaching Medical Qigong Intensives and can be contacted at www.francescaferrari.com. With her rich fusion of style she brings energy and enthusiasm to her classes. Francesca Ferrari teaches in the Departments of Complementary Studies and TCM Clinical Training and is a faculty member of the Five Branches DAOM program.
Mary Huse was an ER and critical care nurse for 18 years before finding her way to acupuncture. She graduated from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Institute in Maryland in 1990 and Santa Barbara College of Oriental Medicine in 1993. Her deep love and knowledge of the Five Elements is expressed through her theory classes, clinical rounds, and internships at Five Branches University. She blends her background of Western medicine, TCM and Five Elements to best support her patients and maintains a full-time practice in Santa Cruz. Professor Huse teaches in the Departments of TCM Theory and TCM Clinical Training.
Christine Klein is a graduate of both the first graduating class of Five Branches as well as a DAOM graduate in the first doctoral class of Five Branches University. She graduated with a B.A. in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In private practice in Santa Cruz since 1987, her specialties include: pain management, pulmonary and digestive disorders, immune problems, gynecology, internal medicine and scalp acupuncture. Christine volunteers at the Rice Project in Carmel, Ca. (supporting needy families of Monterey county). She has taught Acupuncture II, theatre, internship and TCM Qigong at Five Branches University. Her interests include meditation, hiking and medical Qigong. She currently studies Medical Qigong with Dr. Bingkun Hu Ph.d. Dr. Klein currently teaches in the Departments of Complementary Studies and TCM Clinical Training.
Sally Lewis holds a TCM Master’s and DAOM degree from Five Branches University, and a Bachelor of Arts in Anthropology from Lake Forest College in Illinois. Sally has been in private practice since 1987. She incorporates Esogetic Colorpuncture, a healing technique developed by German Naturopath and Acupuncturist Dr. Peter Mandel into her treatments, using colored light on acupuncture points to affect balance in the body. She also integrates Medical Biomagnetism, developed by Dr. Issac Duran Goiz, into her treatments to help balance the ph of the body, and neutralize bacteria, parasites, viruses and other diseases. Sally completed a three-year program in Spiritual Direction at the Mercy Center in Burlingame, California. She specializes in treating pain and working with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issues, including PTSD. Aside from practicing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herbalism, Sally enjoys gardening, hiking, and swimming with the dolphins in Hawaii. Sally Lewis teaches in the Department of TCM Clinical Training.
Jean Vlamynck has been cultivating her energy with Qigong and Taiji for over 25 years. She began her private practice as a Certified Massage Practitioner in 1987, with treatments including polarity energy work. She graduated with a Masters of TCM from Five Branches and became a California licensed, nationally certified acupuncturist in 1992. As part of the first Five Branches post-graduate program in China, Jean completed four months of studies at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in Hangzhou, China, which included studying with Qigong and Taiji masters. In 1999, she attained her Master’s degree in Medical Qigo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edical Qigong, and since then has been teaching and treating with Medical Qigong. Jean initiated and co-founded the Medical Qigong program at Five Branches. Jean has been in private practice since 1992. In her free time she enjoys hiking and swimming. Jean Vlamynck teaches in the Departments of Complementary Studies and TCM Clinical Training.
Natasha Worrell-Merrett received her Master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Five Branches University and currently serves as the Department Chair for Review and Assessment.
丁一諤教授, 現任上海市龍華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常州孟河醫學傳承學會副會長。196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73年參加陝西中醫學院西學中研修班脫產學習一年半,1976年在南京工作期間拜南京中醫學院院長鄒雲翔教授為師追隨鄒老臨診,學習鄒老對孟河費氏醫學的心得體會。1976年調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工作后再隨其父丁濟民(上海名中醫)學習,深得孟河醫學好丁門之臨床精粹,丁教授為中國江南中醫界一代宗師丁甘仁的嫡四世孫。 丁教授對肝病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有相當的造詣。近年來從事中西醫結合老年醫學的臨床與虛證的研究,擅長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呼吸系統疾病、老年病、內科雜病以及老年虛症的調理。發表「胎盤製劑治療老年虛證病人的臨床觀察」等多篇論文。「還精煎延緩衰老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的科研成果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此外,丁教授還熱心推動中醫藥學走向世界,有多項交流工作,曾在國外多處合作與講學,包括泰國華僑中醫院,德國不萊梅紅十字會中醫診所等。2006年受邀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大西洋中醫學院講課,深受國外執業醫師與外國學生的好評。
1992年於上海中醫藥大學取得中西醫結合碩士學位。曾於中國中醫科學院擔任中醫師及科研人員,1990年至1996年擔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治醫師。方教授曾於美國多所中醫學院任教,如國際中醫藥大學及中國文化健康學會,教受針灸學,病例研究及生理解剖等課程。方教授善於中西醫結合診治病人,在治療慢性疼痛,心腦血管疾病,婦科及兒科常見病方面療效顯著。
方氏針灸鼻祖方雲鵬醫師自幼受其父輩的中醫針灸薰陶,並於1936年畢業於中國的河南醫科大學,之後以外科醫生服務於軍中,在二戰期間因前線缺醫少藥,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針灸在手術後止痛的方法。上世紀中葉,方氏因一偶然的機會發現承靈穴(GB18)可治療腰痛,而對頭皮針展開了全面而系統的研究,發明的方氏頭皮針中的21大中樞、伏象、倒伏象、伏臟、倒伏臟、倒象和倒臟完整頭皮針治療體系。其後方氏由根據全息現象及中醫理論,開發總結出方氏手象針,方氏足象針及方氏體環針,並大膽提出頭部為人體「總運動感覺中樞經絡」,手足為「末梢運動感覺中樞」的設想,自此一套完整的方氏針灸理論已經形成。 方氏針灸傳人方本正醫師自1965年起即擔任針灸醫師,1989年成立「香港國際微型針灸研究院」,1990年任「西安微型針灸研究所所長」,1991年入選「中國當代醫學專家集萃」,1996年入選「中國針灸刺灸法通鑒」。曾發表10餘篇論文,其中3片論文獲獎,出版《方氏微型針灸》、《時間醫學與針灸萬年曆》等5本著作。移居北美後,方教授廣泛傳授方氏針灸,不斷在臨床實踐中反覆驗證方氏針灸理論,在治療各種疑難雜症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方教授在我校任博士班教授。
教授、博士、湖南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美國中醫藥針灸學會理事,全美華裔中醫師聯合會理事,「世界中醫運氣學會」會長
毛教授1984年畢業于廣州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醫療系本科(現改名為南方醫科大學)。先後在附屬南方醫院耳鼻喉科及北京中央文化部藝術嗓音研究所任住院醫師及嗓音醫師。論文《中醫五運六氣與體質的相關性研究》獲該大學2003界優秀博士論文獎。 毛教授自幼隨父母學習中醫,為第3代中醫傳人。2006年拜田合祿大夫為師。1999年至今在紐約長島,與丈夫白貴敦博士共同開辦私人中醫診所「白羽醫館」。2008年受聘於湖南中醫藥大學任客座教授。2008年參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重大傳染病的預防預測》課題組。任中國江陰市致和堂中醫藥研究所,經絡資料測量分析研究室首席研究員。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任美國中醫藥針灸學會理事。2009年至2012年全美華裔中醫師聯合會理事。2009年7月創辦「世界中醫運氣學會」任會長。發表多篇運氣學相關論文,並著有《醫易時空醫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畢業於陝西省渭南地區中醫學校、南京中醫學院和第四軍醫大學,獲傷寒專業碩士學位和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醫學博士學位。現為廣西名中醫,廣西柳州市中醫院腫瘤一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兼任柳州市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委員、《世界腫瘤研究》編委等學術職務。 2010年獲國際中醫藥聯盟傑出貢獻獎和終身成就勳章。
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國中藥材GAP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藥材規範化生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藥材種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態學會中藥資源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材GAP認證檢察員,《中國現代中藥》和《中藥材》雜誌編委。
教授,前北京中醫科學院針灸骨傷學院針灸系主任,前北京宣武中醫醫院院長,經絡診察專家。 王居易教授上世紀60年代早期取得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學歷,畢業后即從事中醫臨床工作。曾任中國中醫藥學院附屬宣武中醫醫院院長,《美國整合醫學雜誌》常務編輯,中國中醫藥學院資深教授,《中國針灸》雜誌主編。目前任北京王居易經絡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王教授自1962年起即從事針灸及中醫臨床,積累了近50年的豐富臨床經驗,成為應用傳統經絡理論診治疾病的專家,擅長於治療中風、脾胃病症,各種痛症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如疲勞綜合征、免疫功能降低、內分泌紊亂等方面也有很好的療效。王教授曾在多個國家講學並開展多項臨床針灸的研究。
1982 畢業於中國青海大學醫學院,之後在世界衛生組織和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聯合舉辦的國際精神科醫師培訓中心繼續深造,成為神經精神病學專家。他創建了青海省西寧市博愛專科醫院,除治療精神疾患外,並以此開創了中西醫結合對鴉片類藥物成癮和依賴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項目。之後,王教授在舊金山美洲中醫學院獲得中醫碩士學位,和加州五系中醫院大學的中醫博士學位。他擁有加州行醫執照 , 與全美針灸和中醫藥證書。王教授在中國和美國擔任多項教職和主導多項臨床研究,及發表多項學術論文。包括西寧市博愛專科醫院院長,美州中醫學院雙語教學部主任,教務處副主任等職務。他現在加州舊金山灣區設有私人診所,愛好飼養德國狼狗與滑雪。王教授現任五系中醫院大學終身教授,除擔任碩士班和博士班相關教學工作外,還負責我校中西醫結合教育和San Jose 校區診所的臨床教學工作等。
朱文英教授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並擁有近 30 年的針灸和中藥治療經驗。除在加州中醫藥大學任教之外,也在加州弗里蒙開設自己的診所。她專攻婦科與疼痛治療,並擅用針灸治療神經內分泌系統所引起的各類疑難雜症。 朱教授在臨床陪訓部任教。
從事中醫藥事業30餘年,師從湖北名師錢志云、北京李學武、劉世平、張樹新等中醫藥大家。曾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針灸專家門診、弘醫堂中醫專家門診、北京朝陽中醫院、同仁堂專家門診行醫,對一些疑難病症治療有獨到之處。
佛羅里達州大西洋中醫學院校長,佛羅里達州資深中醫師
朱教授 1988 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大學。他在北京中醫第一教學醫院擔任九年的主治內科醫師和講師。他擔任過國家學術研討會秘書長,組織過男性疾病、泌尿科學、皮膚病、癌症、婦科學、及腸胃病為專題的四次研討會。曾與中國清華大學合作開發針灸和草藥治療軟件,並參與八部中醫專業書籍的編輯。從 1999 年 1 月到 2001 年 5 月, 朱教授在德州中醫學院工作任教,並擔任教學診所及中草藥房的經理,同時指導臨床陪訓部的實習醫師。他也是舊金山美洲中醫學院之教授。朱教授專攻疼痛治療,皮膚病和泌尿科疾病。憑藉多年臨床經驗,他運用多種中醫療法為病人制定綜合中醫治療方案,包括中草藥,針灸,推拿,和艾炙等。業餘時間, 朱教授喜愛讀書,游泳和旅遊。 朱教授在針灸步部,臨床醫學和臨床培訓部任教。
何教授於 1985 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天津中醫大學,並獲得在中國醫科大學講授中醫的資格。畢業後 , 她一直在天津中醫大學第一教學醫院擔 任醫師和教師,此所醫院乃是中國開展中醫治療、臨床教學與科研的主要中醫機構之一,何教授為之效力十三年並積攢了豐富的醫療和教學經驗,其導師, 石學民教授,是享譽海內外的知名針灸專家。何教授主治中風,胃腸機能紊亂和衰老症。她曾多次在全國著名中醫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包括關於治療高膽固醇,憂鬱症和痛風等課題研究。 2000 年以來,她一直在加州中醫藥大學任教及帶診。 何教授在中醫草藥學和臨床培訓部任教。
吳奇Andrew Qi Wu,1948年3月3日生人。1967年隨天津名老中醫王季儒教授學習中醫針灸。1968年開始用針灸為人行醫治病。1972年至1975年隨天津名老中醫李儒生、顏耀宗等人學習臨診。 1977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天津中醫學院中醫系。於1982年以第一名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中醫系。後留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急診工作、行醫、帶教,治療了大量疑難病患。1988年受聘於美國舊金山中醫針灸大學執教,全家移民來美。 1989年考取加州針灸執照。先後在舊金山中醫針灸大學、加州奧克蘭美洲中醫藥大學、美國加州中醫藥大學教書至今。 2001年獲天津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2006年獲加州南灣大學(South Baylo University)東方醫學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2008 年任教於加州中醫藥大學(Five Branches University)。現任加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總監、副校長。 學術成就簡歷: 1996年正式出版《中醫太極觀》。 1997年與父親吳連勝先生在世界上,首次將黃帝內經《靈樞》《素問》翻譯成英文,並由中國科技出版社出版,本書被認為是目前黃帝內經最好的英譯本。 2000年與中國六大頭皮針之一,創立人上海林學儉教授合著《頭皮針小腦新區與疑難病瓶頸之突破》,於當年出版。頭皮針小腦新區對運動系統疾病、腦源性疾病及許多疑難病有特殊的臨床療效。 2010年8月8日,中央電視台四套CCTV4華人世界,播出了吳奇教授30分鐘的專訪節目-中醫伴我闖天下。 2010年9月受聘為《中國醫學大百科全書 · 針灸卷》編委會委員。 吳奇創辦的北加州南灣中醫診所,擁有被認為是加州最具規模的中醫針灸治療中心。
吳騰芳醫師,加州針灸執照醫師,South Baylo University東方醫學博士。1990年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嶽陽醫院跟隨蔣家寶醫師和丁季峰醫師學習推拿手法。1990-2006年為台灣針灸執照醫師 。2007-2008執業於Arizona Tucson,2009-2010執業於California San Diego 。現為亞洲虹膜學會的海外講師,著作包括《中醫彩色圖解虹膜學》;《初、中進階虹膜學圖譜》。臨床擅長中醫眼診的臨床應用,運動傷害疼痛症、不孕症、鼻科、內科雜症等疾病的診治。
中國陝西醫藥大學醫學碩士
李老師在我校西醫部門任教
李娟自1998年始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及科研工作。任職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常務理事、多篇中醫雜誌專家審稿人。曾任職中國執業醫師考官。李娟教授先後從事中醫內科、中醫兒科及中醫針灸科工作。主持中醫臨床科研課題4項;在各級中醫雜誌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中醫著作2本。李教授在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科研與臨床方面經驗豐富,在兒童免疫相關性呼吸系統疾病、成人情志相關疾病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績。尤其擅長各類雜病的中藥處方治療。
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中醫醫史文獻各家學說專業博士,針灸專家 李瑞,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副主任醫師,1986年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針灸系,任教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從事中醫、針灸、推拿的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其間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獲針灸學專業碩士學位,中醫醫史文獻各家學說專業博士學位。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著作《針灸腧穴彩色圖譜》(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年獲北京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三等獎。 李瑞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針灸的理論研究及臨床實踐,學術特點是注重傳統中醫理論,致力於繼承傳統理論的精髓,以《內經》等中醫傳統經典理論為圭臬,從中醫古代哲學思維方法入手,對中醫理論溯本究源,去偽存真。例如對腎為先天之本、腎無實證認識的糾正,闡發命門、命水等中醫傳統理論。李教授潛心研究經絡腧穴理論,尤對特定腧穴的理論及臨證,腧穴的取穴、定位、穴性功能等有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和心得。注重臨床,認為臨床是中醫、針灸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靈魂,十數年一直堅持臨床診療,採用針灸、推拿、中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病,對臨床常見的病因病機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其治療的宜忌,如面癱的病機為任督失衡,治療當以任督為主,頭為諸陽之會,陽有餘而陰不足,故不可妄用灸法。腰痛可從經脈、病因等角度辨證,但更應注重從骨傷方面辨證,如此才能達到治本的目的。將傳統理論應於臨床辨證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臨床診療擅長採用針灸、推拿、中藥等方法治療各種疑難雜證。對頭痛、胃痛、三叉神經痛、頸肩腰腿痛、膝關節病、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痛經等各種痛證,以及眩暈、近視、鼻炎、頸椎病、胃下垂、腹脹、便秘、失眠、面癱、半身不遂、陽萎、前列腺炎、痔瘡、脫肛、糖尿病、小兒遺尿、小兒消化不良、肢體麻木發涼等病症,臨床療效顯著。
中國北京大學醫學部取得醫學碩士
現在本校西醫部門任教
博士研究生導師,仙人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科普專家、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診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教授,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傳統醫學中心主任,前上海沐陽醫院院長,世界手法醫學協會執行主席 杜寧教授,主任醫師,曾任上海沐陽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傷科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傳統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市骨傷科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理事,世界手法醫學會執行主席,《中國骨傷》、《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和《世界手法醫學雜誌》副主編,《中西醫結合學報》等雜誌的編委。 杜教授從事骨傷科的醫、教、研工作三十餘年,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骨傷科疾病,全面掌握骨折脫位,腰突症,頸椎病,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病等的保守、微創、開放手術的治療技術。尤其十多年的正骨手法獨特,無痛無創治療各種關節病療效獨特。在中醫手法機理研究、中藥促進骨折癒合機理研究、中藥防治骨質疏鬆機理研究以及中藥抗炎作用研究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杜寧教授的專長治療的疾病還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運動損傷性關節炎,膝骨折,椎間盤病變引起的腰腿痛,老年性腰椎退變,腰椎椎管狹窄,退行性腰椎疼痛,頸椎病,關節損傷,臀中肌損傷,椎間盤滑脫,骨質疏鬆及軟骨退行性病變等。
沈教授於 1986 年畢業於中國福建中醫藥大學,並同時接受西醫和中醫的訓練。畢業後,曾在一所中醫院擔任中醫師,並監督實習醫師,與講授基本中醫理論課程。到美國後,她主要在洛杉磯疼痛治療中心工作。稍後,來到灣區並在美洲中醫學院任教。自 1996 年以來,每年夏天都回中國參加各項醫學進修,並在多方面提高她的診療技術 , 包括針灸針法,中醫婦科,中醫美容,中醫抗衰老療法,及如何運用中草藥治療疑難雜症等。她擅長治療慢性疲勞和抑鬱症,對中醫美容,中醫婦科和中醫內科都有很深的研究。 業餘時間,她熱愛攝影,旅行和烹調。 沈教授在中醫草藥學和臨床培訓部任教。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中文大學中醫藥學院兼職教授,香港中醫學會會長。汪慧敏教授為著名中醫婦科流派何氏婦科的第五代弟子,曾跟師何嘉琳教授三年,對中醫調理女性頗有心得。2015年當選為香港中醫專科委員會工作組成員。
教授 安徽中醫學院經絡腑臟研究中心主任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系博士生導師
1992年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現為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傳統療法科主任,廣東省針灸學會會員。出生于中醫針灸世家, 幼承家教, 從小即觀摩外祖父的針灸實踐。十五歲系統的學習了傳統針灸理論及新針灸學知識。此後在五年的大學生活中學習經典的學院派中醫理論。畢業後在陝西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工作。深入民間,廣泛學習民間傳統中醫理論與知識。師承多家,曾經得到多位藝人傳授,並傳承於御醫特殊的脈診醫學體系,在廣東省中醫院行醫執教,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可以根據脈象判斷出病人疾病的部位、性質、種類,同時據此處以方藥,在臨床取得非常良好的療效。于中醫基礎理論陰陽五行臟腑證治及脈診方面多有心得。近十年,在廣東省中醫院潛心臨床,為求尋找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結合點而苦苦探索。臨床中強調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重視以脈以脈測證,審證明因,中西互通。處方上,中藥方劑與針灸相伍為應用。強調針藥合治,治療各種疑難雜病。擅 長:中風偏癱、帕金森氏病等神經系統疾病、睡眠障礙、頭痛、頸肩腰腿痛等各類痛征、乳腺增生症、婦科疾病等,尤其擅長頭皮針療法。
周老師,取得浙江中醫藥大學博士, 並是加州執照針灸師。周老師學生時期跟從中國最傑出的中醫師-范永昇,方本正,和王居易教授。周老師專長為疼痛管理,糖尿病及其並發症,中風康復,癌症護理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現任教於中醫理論和中醫針灸部門。
1988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之後在北京擔任住院、主治醫師。1993-1995年在馬里蘭大學及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進修。
曾在Georgetown大學醫學中心及聖十字醫院擔任護士。2001-2005年在Bethesda NorthHospital 擔任婦產科醫師。
2006至今擔任婦產科執業醫師,提供婦產科的各項服務,他熟悉婦產科的最新技術並且與其他專家合作以提供最高水準的婦產科服務給灣區民眾。曾獲得灣區最佳一百位婦科醫生。
Hsinmin Chi earned a Master's degre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rom South Baylo University, California. His prior education included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CM from the Academ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ealth Sciences, California, a M.S.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Santa Clara University, California, and a M.S. degree in Phys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 Hsinmin is in private practice at Unison Care Corporation in Mountain View, California. He specializes in pain management, anti-aging, Alzheimer's prevention, and Parkinson's disease. When he is not in the office or teaching, he enjoys gardening, hiking and Bio-healing (tree vs. human).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his work go to: www.unisoncares.com.
1988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 獲醫學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分配至上海市第二肺科醫院(現上海肺科醫院), 曾任該院內科和中心實驗室主治醫師。早年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上海第二結核病院接受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以及中醫臨床訓練。 1990年獲一年期世界實驗室獎學金,在意大利巴勒莫大學醫學院任客座科學家。 1991年獲三年期科研資助, 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任訪問學者。 1995年通過加州中醫師考試,隨後在聖克拉拉縣醫學中心創立中醫門診為艾滋病人服務,並由此在1999年獲得加州聖克拉拉縣政府授予 Lesley David Burgess 終生成就獎。 2013年在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獲博士學位 (DAOM,博導:黃煌教授)。2014年拜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教授為師,其後參加王琦高徒班學習至今。目前任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教授及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客座教授。
胡老師1981年在中國上海取得西醫學士,並在美國 Academy of Chinese Culture & Health Sciences 取得中醫碩士。胡老師在美除了是執照中醫師外,從2001年開始也擁有自己的診所。胡老師除了是專業的醫師外,她也有許多教學的經驗。胡老師在本校中醫臨床部門任教。
露茜出身於醫學世家。曾祖父是一位中醫醫師。 露茜和她兩個姐姐都在中國獲得西醫學位。 1961 年, 胡教授在中國瀋陽大學獲得醫學學位。 1982 年她從香港中國針灸醫學研究所獲得中醫畢業證書。在她三十年行醫的經驗中,一直專研兒科。
從 1961 年到 1979 年 胡教授在大連兒童醫院和大連醫學院任兒科醫師和教師。在到達香港以後,她繼續她的研究,同時於香港中國針灸醫學研究所學習中醫,並獲得針灸和中草藥學位。移居到加州以後,露茜在 1987 年成為持照針灸醫生,並獲得了針灸與中草藥的全國證書。 2004 年,胡教授曾在中國杭州關於中醫診治疑難病症的國際會議上,專題介紹小兒遺傳性代謝失常的病例研究,並在西醫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胡教授成功地運用中醫治愈了患童。 12 月的治療中,患童逐漸康復,並?著的提高生命的質量。 胡教授的診所加位於加州桑塔克拉拉。她愛好古典樂與烹調,學生們都非常喜歡她煮的藥膳。
胡教授在中醫臨床醫學和臨床培訓部任教,並任教於本校博士班。
1982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研究生班。獲得北京中醫學院碩士學位,擔任天津中醫藥大會針灸部部長,國際康復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於1997年頒授中國國家衛生部、人事部、中醫藥管理局名老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指導老師。曾先後應邀赴日本東京、澳大利亞悉尼、美國加州三藩市講學。
至今已出版個人專業學術箸作七部(易學4部,針灸學3部);合著十七部;參加全國及國際針灸教材編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五年之內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2006年完成在中文大學的《內關、心俞組方治療心肌缺血原理的研究》課題 ; 2010年完成《吞咽困難的針灸臨床研究》課題。
1993赴港後任兩屆“香港國際針灸學術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出任香港中西醫學會董事及注冊中醫師學會等十餘家學會顧問。
2003至今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客座教授;擔任《針灸學》、《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學說》課程主講。
孫教授數十年在臨床研究及應用的第一線,對神經系統、脊椎關節病、精神心理疾病做過專題研究。
郝萬山,男,1944年11月出生,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秘書組成員、中國老教授協會邊緣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常務理事。馬來西亞檳城中醫學院終身客座教授、捷克中醫學院永久客座教授。郝教授多年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優秀主講教師、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優秀指導教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經典著作全國示範教學《傷寒論》主講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山東教育電視臺《名家論壇》等主講嘉賓。多次應邀到新加坡、 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法國、捷克、韓國,以及包括臺灣、香港在內的國內多省市講學交流。臨床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的難治病證和精神抑鬱症等的治療有豐富經驗。研究方向包括六經辨證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經方防治常見病和疑難病的研究,《傷寒論》文獻研究。個人專著包括《郝萬山傷寒論講稿》、《傷寒論理論與臨證》(臺灣)、《春季飲食養生》、《傷寒論選讀》、《足部按摩保健法教程》。主編《傷寒論理論與實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研究生規劃教材)、《傷寒論選讀》(本科教材)、《白話傷寒論》、《中醫學問答題題庫•傷寒論分冊》、《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白話解》、《21 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教學輔導叢書•傷寒論》等14部著作,副主編或合編有《實用經方集成》、《傷寒論校注》、《傷寒論講解》、《傷寒論詮解》等16部著作,發表《論傷寒學科的確立及其內涵建設》、《傷寒論用方思路》、《傷寒論字詞訓釋劄記》、《柴桂溫膽定志湯治療精神抑鬱症》、《論少陽腑實證和仲景 用大柴胡湯》等論文 70 餘篇。主講並已出版的VCD或DVD有《郝萬山傷寒論精講》、《亞健康與養生》、《千古中醫故事——張仲景》等。
張丹玲在家人對中醫熱忱的薰陶下,畢業於中國遼寧中醫大學針灸系,並獲得了學士和碩士醫學學位。畢業後,她被任命為大學附屬醫院的講師和主任。丹玲在丹東婦女兒童醫院擔任醫師兩年,專門從事對甲狀腺疾病的針灸研究。
丹玲發表了需多關於眼針,肌肉筋絡理論和甲狀腺疾病的論文。2011年在加州中醫藥大學取得針灸和東方醫學博士學位(DAOM)。
丹玲在加州桑尼維爾自己的中醫診所行醫,專常於減輕疼痛,婦女健康和甲狀腺疾病。可以至danlingacupuncture.com取得更多有關於她的信息。
張教授在我校的針灸系和中醫臨床培訓部任教。
張季教授1983年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旋即留校任教,師從各家學說大家丁光迪先生研究《諸病源候論》,后又師從吳貽谷導師,專攻中藥方劑的臨床應用,曾參加編寫《中華本草》、《現代中藥學大辭典》等,后又在美國獲得DAOM博士學位。張季教授已在中美兩地臨床32年,在老年病的診治方面有獨到之處,對脾胃病、肝膽病、婦科病、皮膚病的治療頗有心得。
1989年畢業於河南中醫藥大學並獲得本科學位,1996年於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研究院獲得碩士學位。郭教授從事針灸骨傷臨床及教學近二十年。曾先後於洛陽骨傷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骨傷臨床及教學工作。郭教授曾參加多項骨傷學研究課題並發表論文。2003年至2005年於澳大利亞中醫針灸學院任教。
郭老師現在我校中醫針灸, 西醫部門任教.
天津中醫學院醫學碩士,東京大學博士,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中醫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持有加州針灸師執照。
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系針灸臨床教研室主任,中國針灸學會刺絡與拔罐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天津中醫藥大學 “131” 人才工程青年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針灸標準化及刺絡與拔罐研究。
於美國加州Americ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取得中醫碩士學位.
傅老師出生於中醫世家, 現在本校中藥部門任教.
彭老師為趙堡太極拳第12代傳人。彭老師精進於太極功夫,推手,散手,擒拿手,並有超過30餘年經驗。他的動作優美,展現趙堡太極拳的精髓。彭師傅致力於傳播太極知識和教育。他是美國太極文化協會,全委會和太極國際武術散手道協會主席。彭師傅在2010年,當選為世界太極拳推廣大使。他被列入了2006年Who’s Who以及2007年中國體育年鑑的當代中國功夫大師。
作為中國南方名醫世家的傳人,彭教授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學習中醫了,他的家學淵源跨越好幾個世代。 1968 年,畢業於中國廣州中山醫學院 ( 受到西醫和中醫兩方面的培訓 )。在香港短暫停留之後,移居美國,於 1984 成為持有加州執照的針灸醫師。他曾在廣州和香港醫院從事臨床工作十年,並有 25 年獨立開診的經驗。自 1984 年創校以來,一直是我校的骨幹教員。作為理論和草藥學系主任,他負責審批和修改加州中醫藥大學的教學大綱。目前,他在本校教學,在聖荷西有他自己的診所。 自 1997 年以來,他也是凱撒醫院與桑塔特麗莎疼痛治療中心的簽約針灸醫生。他的專長包括關節疼痛,視力障,皮膚病和免疫系統疾病。工作之餘,他打太極拳、露營、游泳和栽種果樹。 彭教授在中醫理論和臨床培訓部任教,並且是博士班的任課教師。
美洲中醫學院中藥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教授,中國頭針研究所創辦人,焦氏頭針發明者 焦順發教授,主任醫師, 現任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山西省針灸學會會長。從1960年即開始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及研究工作。1970年發明了“頭針”,因其見效快,療效好,迅速傳遍海內外。從1971年開始,曾舉辦過60餘期全國性不同類型的學習班,共培養了3600多個醫師。聯合國衛生組織承認頭針是中國發明的,要求在世界各國推廣應用,目前已有近八十個國家,應用頭針治病。“頭針治療”曾獲一九八六年度國家中醫藥重大科研成果甲級獎。 40多年來,焦教授一直在針刺治病的臨床和理論方面,進行廣泛而入研究。著《頭針》、《頸動脈滴注藥液治療腦血管疾病》、《針灸原理與臨床實踐》、《針刺治病》等十餘本專著,在國內外出版發行。這些書重點論述了焦教授對中國針刺治病的重大發現和總結積累的特殊經驗。 在臨床上焦教授對腦血管病、顱腦損傷引起的偏癱、麻木、語言障礙以及腦炎,美尼爾等疾病,尤其是早期階段的治療,技法獨特,療效顯著。焦教授還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能系統及準確地傳授針刺治病的方法及原理。 焦教授的專長疾病包括但不局限於:腦血管疾病、癱瘓、顱腦損傷、腦癱、運動失調、自閉症、腦膜炎及腦炎後遺症等。
馮老師於中國上海取得醫學碩士
在本校中醫理論及診所部門任教
?科醫師(中國),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中國 教授, 加州中醫藥大學, 聖塔克魯斯,加州 主任, 門診質量控制, 加州中醫藥大學, 聖塔克魯斯,加州 主任,婦科 , 加州中醫藥大學, 聖塔克魯斯,加州 馮教授於 1962 年畢業於中國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她曾師從名醫魏之心。 馮教授已行醫 30 多年,專攻婦產科,臨床上善於運用西醫,針灸,中草藥和指壓法。她曾任婦產科外科主任,並擔任上海第二醫學院的主治醫師。 馮教授在婦產科方面擅長治療不孕症,更年期綜合症、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月經不調,與乳房囊腫。 1978 年以來,她在診療中研究運用耳針療法,並專攻疲勞綜合症,憂鬱症,且善用中醫減小放化療對癌症病人的副作用。 她於 1988 年考取加州中醫針灸執照,並開設了自己的診所。 1996 年她擔任加州中醫藥大學國際中醫婦科討論會的主要發言人。在 1998 和 1999 的全國女性生殖系統癌症和白血病會議上,她發表了演講。馮教授熱衷於中國戲劇,曾在我校為著名的中國歌唱家們組織過大型文化活動。 馮教授在中醫草藥學,中醫臨床醫學,臨床培訓部任教,並任博士班教授。
馮寧漢,教授,1948年出身於一個中醫世家,14歲即跟隨其父行醫,之後浙江中醫學院完成4年學習。馮教授1975-2008年以一直擔任杭州鐵路中心醫院針灸科主任,1998年起任浙江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外籍學生的帶教老師,帶教過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瑞典、瑞士、奧地利、以色列、日本等國家的在華留學生500余人,還對港、澳、台的大學生進行帶教。並多次赴德國、美國作學術交流和講學。2001年成為德國漢諾威阿瑪拉學院針灸老師。1990-1991年期間曾參加援外建設擔任阿曼一間中醫醫院的主管醫師。在近四十年的行醫生涯中,他潛心於“九宮針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並應用於臨床診治,收到了滿意的療效。 目前,馮甯漢醫生正在對“九宮針法”如何發揮“治未病”(即預防將會發生的疾病)以及對已經發生但尚未明確病因的疾病在治療上進行提前介入和干預,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從而實現傳統的中醫針灸療法與現代醫學的完美結合,為人類健康服務。
馮教授主攻針灸,擅長九宮針法。主治內科雜病。例如:咳嗽、哮喘、胃痛、呃逆、腰痛、遺精、失眠、心悸、中風後遺、癖症、頭痛、眩暈等。
馮教授從事中醫針灸工作五十年,善於運用體針、頭皮針、臍針、腹針、挑針、火針、藥線點灸及各種艾灸等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黃煌,1954年生於江蘇江陰。1973年開始跟隨江蘇省名中醫葉秉仁先生學習中西醫內科,並得到江蘇省名中醫邢鸝江、夏奕鈞先生的指點。1979年考入南京中醫學院首屆研究生,攻讀中醫各家學說專業。 1982年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1989年受國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學進修老年醫學1年,1999年赴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史學研究室研究比較傳統醫學,200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 1982年至今供職於南京中醫藥大學。歷任基礎部中醫各家學說教研室講師、學報編輯部主任、文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生部主任、基礎醫學院副院長等職。現任基礎醫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個世紀80年代主要從事中醫學術流派的教學與研究工作,90年代以後則以名中醫學術經驗的調查整理與經方醫學流派的研究為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經方方證與藥證為研究重點。他編寫了我國第一本醫案閱讀研究的輔導性專著——《醫案助讀》。他倡導開展中醫歷代各家學說的比較研究,《中醫臨床傳統流派》勾勒出中醫臨床醫學的傳承脈絡。他在國內首次開展名中醫臨床經驗的問卷調查研究,並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的對全國330位名中醫的學術經驗調查工作,編成了《名中醫論方藥》《方藥心悟》《方藥傳真》等當代名中醫臨床經驗集。他強調中醫經典方的研究和應用,重視方證與藥證的文獻挖掘與現代闡釋,提出辨病名結合辨體質的經方應用模式。 《中醫十大類方》簡約實用,《張仲景50味藥證》質樸凝重,《經方100首》豐富翔實,《經方的魅力》輕鬆全面,他編寫的許多著作出版發行以後,均多次重印,並被翻譯成日文、韓文、英文以及中文繁體出版。他長期活躍在中醫教學、臨床第一線,臨床經驗豐富,學術觀點鮮明且具有新意,學術專著緊密結合臨床,可讀性強,實用性強,受到國內外中醫界的廣泛關注,是一位在繼承發揚中醫學術傳統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學者。
黃博士在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完成醫科學業於斯坦福大學的凱撒醫療中心擔任過內科住院醫生,此後設立自己的診所,並兼任洛克希德導彈和空間公司的內科主治醫師。黃博士是美國內科學理事會認證醫師。 此外,他擁有統計學碩士學位,對於如何將現代臨床研究方法應用於中醫研究之中備感興趣。 黃教授在西醫和臨床培訓部任教,並是博士學位課程的教授。
全國執照中醫師,耳醫學專家
黃麗春教授從事耳穴專業40年來,已在耳醫學界作出卓越成績,並享有盛名。現任美國中西醫結合自然醫學院教授,美國大西洋中醫學院教授,並擔任美國Florida College of Oriental Medicine的教授, 博士生導師,全美中醫公會學術部顧問。黃麗春教授曾經在1992年為義大利總統安德利奧蒂用耳穴診斷出其長達12年的頭痛乃因頸椎第三、四節增生壓迫所引起,在其耳穴貼壓一分鐘後解除其長達12年來的頭痛,因而獲頒特殊榮譽獎章。在1993年至1994年期間中央軍委派遣黃教授率領軍醫代表團到古巴講學,由於講學成績卓著,1994年2月14日受到古巴最高總司令菲德爾·卡斯特羅的接見,並授予國家戰鬥友誼勛章和証書。在1999年,於全美中醫公會學術交流大會上發表了新耳背穴位圖,並提出耳背穴用於診斷及治療運動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有特定的療效。在2002年11月,於波多黎各召開的第四屆世界西醫耳醫學大會,經過大會評比,決定頒給黃麗春教授世界第一名(終身研究成就獎)。在2004年,美國CBS電視台報導黃麗春醫師成功治療腦瘤引起的失明,在耳穴治療10分鐘後,患者可以看到書上的文字。黃氏耳醫學不但在『耳穴診斷治療』上形成一門獨立理論,更將『耳穴診斷』法廣泛運用於臨床。黃麗春教授在耳穴診斷治療的傑出貢獻是多方面的,在耳穴的基礎研究上,對耳穴的特性和分佈規律進行研究;在耳穴診斷運用方面,提出綜合系列診斷法,包括視、觸、測聽、點壓、線行劃動、辨証等,將耳穴診斷從定位診斷提高到定性診斷,定量診斷及鑒別診斷;在治療的手法上,提出指功發熱法,放血的搖、揉、推、拉、拽的手法,特別對痛症和痺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並且在耳朵上提出十四個解剖系統,不但找到了耳穴的精髓,而且精簡了耳穴探測路線的診斷方法。黃麗春教授的著作共有22本,發行各種不同語言的版本,包含中文、英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使耳醫學得以在全世界推廣。
楊教授於六十年代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在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任主治醫師,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多年。於 1987年受邀赴美。楊教授為美國執照針灸師。他同時具有加州針灸師執照和全美針灸師執照(NCCAOM)。並任中醫藥大學教授。他曾多年擔任大華府地區中醫學會理事。楊教授積累了40年豐富的的臨床經驗。在他的中醫針灸實踐中,他結合了自己堅實的西醫基礎以及廣泛的中醫知識和經驗,成功地治療了許多疑難病例。楊教授曾在賓州匹茲堡市成功地創建了第一家中醫針灸中心。以其顯著的療效深受患者讚譽,並受到當地知名報刊雜誌多次採訪與報導。楊教授主攻帕金森氏病,中風後遺症等神經系統疾病;兼治運動損傷以及各種疑難雜症。
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方藥系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任教20年,長期從事中醫方劑學的教學。早年在北京市基層中醫院工作,后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工作,現應邀在國醫堂、同仁堂等多個地點出診,擅長治療老年病、呼吸系統病、消化系統病、婦科病、及部分免疫病。
楊觀虎,日本金澤醫科大學呼吸內科學博士,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療中心呼吸生理學的博士後。現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俄亥俄大學醫學院等十一所醫學院校的教授,溫州醫科大學中美聯合針灸康復研究所美方所長,並擔任世中聯多個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美國絡病學會會長。在美國俄亥俄州擁有兩個中醫診所,擔任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等多家SCI雜誌特約審稿專家,《中國針灸》雜誌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副主編。參與主編和編譯了11本中醫和現代醫學著作,並發表SCI為主的論文70多篇。
路老師於1989年在舊金山開始學習中醫,並與受人尊敬的中醫師-Angela C. Wu學習. 學習期間建立了堅實的中醫基礎,並學會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婦科疾病治療。路老師於舊金山州立大學取得商業學士學位後,繼續在Academ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ealth Sciences 學習中醫,並在1995年取得了中醫碩士學位。同年,考取加州針灸師執照和全美針灸師執照。路老師曾在中國上海曙光醫院實習。他學習石式骨科推拿培訓以及與運動損傷,推拿,和生育等專業。路老師曾在南加州,Emperor’s College of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任教。在2008到灣區,目前在中醫臨床部門任教。
自1984她協助創辦加州中醫藥大學以來,趙主任一直擔任我校的教務校長及臨床部主任。 早年便立志投身於中醫事業,其叔父乃是一名中醫,使她在孩提時代就對中醫充滿興趣。 趙振平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攻讀中西醫結合專業。她師從名醫、針灸大師魯修琰、和方源。此後,她在中美國兩國傳授和運用中醫,已近三十年。 她主攻癌症,免疫系統疾病和精神情緒疾患。 在加州中醫藥大學的國際論壇上,她發表過有關中醫婦科 (1996) 和中醫小兒科 (1997) 的專題演講。 在加州聖塔克魯斯大學是特邀發言人。 在1998和1999的全國女性生殖系統癌症和白血病會議上,她是主要發言人。 自1992年以來,便領團前往中國作學術交流,讓加州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和研究生在上海曙光醫院和浙江中醫藥大學學習。 趙振平又是一位有造詣的音樂家, 將東西方的音樂和醫術巧妙的相結合。 如同其老師和曾祖父,她也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 趙教授在中醫針灸,中藥,中醫臨床醫學和臨床培訓部任教,並且是博士班的任課教授。
劉教授受過系統中西醫教育,1990年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后中醫學系并取得中醫師資格,行醫至今已25年。爾後畢業於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并取得教育部頒發副教授資格,教學至今已23年,曾在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及中國醫學研究所任教。現為本校碩士及博士班教授、臨床帶教醫師。
潘秀芬老師在台灣中國醫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主修仲景理論和脈衝研究。在來美國之前,她跟Yang Zhang教授學習,並在公立醫院行醫十多年。潘老師擅長內科,心血管內科疾病,內分泌科,呼吸疾病,皮膚病,消化內科,婦科,和治療肥胖。目前,她就讀加州中醫藥大學東方醫學博士學位 (DAOM),增進她在中醫藥知識的研究。潘老師在我校中醫內科及中醫臨床培訓認教。
世界藥膳與養生產業聯盟主席,世界中聯藥膳食療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國際藥膳食療學會執行會長,中國藥膳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南省藥膳食療研究會會長。系國內外知名的中醫藥膳養生專家。
天津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針灸局主席,具有多年中醫教育經驗。
顧教授出身於中醫外科世家,是近代名中醫顧筱岩嫡孫,顧伯華長子,顧氏外科第四代傳人。1963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曾任上海市天山中醫醫院外科主任醫師,中國中醫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主任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1998年被聘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 顧教授秉承家傳,悉心鑽研,從事中醫外科臨床三十多年,撰寫學術論文40餘篇,為弘揚顧氏外科醫術作出貢獻。其中《顧筱巖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顧伯華治療急性闌尾炎變症的經驗》,被分別選送參加1987、1991年的世界傳統醫學國際學術會議。主編的《外科名家顧筱巖學術經驗集》、《實用中醫乳房病學》、《乳病百問》等著作,分別榮獲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科研成果三等獎好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 顧教授目前在我校任博士班教授。
鄺倚華教授畢業於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有加州針灸執照, 專攻耳醫學。師從著名耳醫學專家黃麗春教授。鄺教授從事中醫針灸事業和教育20餘年。曾是中醫師聯合總會的活躍會員, 現於Academy of Auricular Medicine 出任執行董事。鄺教授主攻耳穴診斷和治療, 耳穴在治療上有快速見效(立竿見影)獨特之處。